东 扯 葫 芦 西 扯 瓢
- 拼音
-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 注音
- ㄉㄨㄥ ㄔㄜˇ ㄏㄨˊ ㄌㄨˊ ㄒㄧ ㄔㄜˇ ㄆㄧㄠˊ
- 词性
- 成语
- 繁体
- 東扯葫蘆西扯瓢
东扯葫芦西扯瓢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东扯葫芦西扯瓢
说话东扯西拉。
例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柯蓝《浏河十八弯》
英talk aimlessly;
引证解释
谓无聊的闲谈或办事缺乏计划性。
引辛显令 《喜盈门》二三:“三秋大忙季节别在家东扯葫芦西扯瓢了,你和我一起去把分的玉米秸拿回家吧!”柯蓝 《浏河十八湾》:“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字义分解
-
东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 如 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如 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 如 作东。 4. 姓。
-
扯
扯 [ chě ] 1. 拉。 如 扯住不放。牵扯别人。 2. 撕破。 如 把信扯开。 3. 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 如 扯谎。扯闲篇。 4. 无原则地争论、纠缠、推诿。 如 扯皮。
-
葫
葫 [ hú ] 1. 〔~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 2. 大蒜的别称。
-
芦
芦 [ lú ] 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 2. 姓。
-
西
西 [ xī ]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 如 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 如 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3. 姓。
-
扯
瓢 [ piáo ] 1.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 如 瓢泼大雨。 2. 形状像瓢的。 如 瓢虫。瓢儿菜。
东扯葫芦西扯瓢造句
1、一众围观路人听得余东翁东扯葫芦西扯瓢,问话混账,毫无道理可言,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竟由几个泼皮无赖带头,纷纷胡乱喝起彩来。
2、那些人东扯葫芦西扯瓢的聊天,随着酒的进度,有人说话的声音就有点高了,可以说喧哗起来。
3、法明看不过去了,上前责备两句,却没想到他立刻东扯葫芦西扯瓢的说出一堆一堆的歪理邪说批驳经书所言。
4、心宽的人,在那里东扯葫芦西扯瓢地闲谈着。
5、你别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好不好?
6、张童华不再同想王小平说什么了,看了家中的破钟,故意东扯葫芦西扯瓢聊着,忽然他象想起什么,向王小平说:“今天跟一个朋友有约会,现在看是去不成了。
7、有意思的是台上的看上去土得掉渣的演员,但嘴上功夫极佳,油腔滑调,口无遮拦,男腔女调,女腔男调,东扯葫芦西扯瓢,最终被贬损得面目皆非的。
8、依过去,她主动打盆清水给丈夫洗洗脸,涮涮脚,扣扣耳馋,按按脚,进入话疗,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去引话、逗话,啥时把心里话沟搭出来才算了事。
9、张朝阳以为赵士文说的是客气话,也就没放在心上,于是就东扯葫芦西扯瓢地与赵士文聊了起来。
10、只见他在办公室里贼眉鼠眼的看看周阿大,又瞟瞟钱醢之,嘴里东扯葫芦西扯瓢,就是不说正事。
东扯葫芦西扯瓢的相关词语
【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常见问题
-
东扯葫芦西扯瓢的拼音是什么?东扯葫芦西扯瓢怎么读?
答:东扯葫芦西扯瓢的拼音是: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点击 图标播放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发音。 -
东扯葫芦西扯瓢是什么意思?
答:东扯葫芦西扯瓢的意思是:说话东扯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