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门
- 拼音
- yìng mén
- 注音
- ㄧㄥˋ ㄇㄣˊ
- 繁体
- 應門
应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应门
照管门户。指应接叩门之意。
例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应门的领客入厅。
英attend the door;
引证解释
古代王宫的正门。
引《诗·大雅·緜》:“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毛 传:“王之正门曰应门。”
《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宫中南嚮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
南朝•梁 柳恽 《长门怨》诗:“玉壶夜愔愔,应门重且深。”
宋•范仲淹 《明堂赋》:“中阶之前三公屹然;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清•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天子高居九重应门沉沉,莫可扣击。”照应门户。指守候和应接叩门的人。
引《庄子·让王》:“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晋•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唐•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董文恪 公老僕 王某性谦谨,善应门数十年来未忤一人。”
许地山 《人非人》:“有时晚间想去找她出来走走,十次总有九次没人应门。”
国语辞典
应门
古代宫廷的正门。
引《诗经·大雅·绵》:「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管理门户开启或应对访客。
引《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董文恪公老仆王某性谦谨,善应门。数十年未忤一人。」当家主持门户。
引《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诸子应门,或殁于官,或丧于途。」
网络解释
应门
西周时期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君王是“应天之命”而为人君,因称天子,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因此称应门。负责守卫、管理应门的官员就是应门史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以后也简称为应门。
在史书中记载:“天子之门曰应门。”在《诗·大雅》中有“乃立应门”之语。
应门的字义分解
-
应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 如 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2. 回答。 如 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3. 随,即。 如 “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 如 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 如 应邀。应聘。应考。 3. 顺合,适合。 如 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4. 对待。 如 应付。应变。应酬。
-
门
门 [ mén ]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 如 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如 电门。 3. 途径,诀窍。 如 门径。门道儿。 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 如 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5. 事物的分类。 如 分门别类。 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 如 教门。门徒。 7. 量词。 如 一门大炮。 8. 姓。
应门造句
1、敲了敲门,一位鸡皮鹤发的老者出来应门,跟我们说:"除了老身,都没人在家。"。
2、双天窗的配备,电动调整驾驶座椅高度,速度感应门锁,带音响控制系统的方向盘等,为梦迪博朗增添了豪华的气质。
3、我老婆把手中正在织的毛衣放到一边去应门.
4、乾瘦、苍白、青筋毕露的丽辰姐妹亲自应门,还请他进去一起吃饼乾,给他倒了一杯牛奶。
5、本实用新型采用直线电机作为自动感应门的驱动装置。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
7、到了街道尽头的姚家,朱门高槛,如今却连个应门的五尺之僮都没有。
8、安全性:带出门反提把手上锁功能,确保门锁上锁后的安全性。如有卡片遗失,主人可对相应门锁上的卡片进行删除。
9、考虑到养老机构的现实需求,虹口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能否安装新型的感应门,既保障逃生通道的畅通,又能在老人推门离开时及时报警,通知养老院的工作人员。
10、2008年3月30日,浙江萧山小女孩毛毛被家里安装的自动感应门夹住脖子,成为3级伤残,从此生活不能自理。
应门的相关词语
【应门】的常见问题
-
应门的拼音是什么?应门怎么读?
答:应门的拼音是:yìng mén
点击 图标播放应门的发音。 -
应门是什么意思?
答:应门的意思是:①.古代宫廷的正门。②.管理门户开启或应对访客。③.当家主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