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元
- 拼音
- tóng yuán
- 注音
- ㄊㄨㄥˊ ㄩㄢˊ
- 繁体
- 銅元
铜元的意思
词语解释
铜元
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引证解释
从 清•代末年到抗 日 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 广东 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 宣统 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 河南 有当五十的铜元, 四川 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 上海 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引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间或谁一个人身上有一两枚铜元就到卖狗肉摊边割一块狗肉。”
网络解释
铜元
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铜元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铜元的字义分解
-
铜
铜 [ tóng ]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 如 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
元
元 [ yuán ] 1. 头、首、始、大。 如 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2. 基本。 如 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3. 同“圆”。 4. 未知数。 如 一元二次方程。 5. 中国朝代名。 如 元代。元曲。 6. 姓。 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铜元造句
1、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2、创建于1905年的铜元局,是重庆最早设立的近代机械工业企业.
3、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
4、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
5、每日入夜,但见厂区天高地阔,恍若白昼,好个铜元局,也成了不夜之厂,不夜之城。
6、后先生又提出铁路收归国有并清理重庆铜元局路款案,得股东会通过并被推选为川汉铁路公司成都局*理。
7、错版铜元是指因模具出错而产生的错误铜元版别,常见的错版形态有: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等。
8、朝天门、石门大桥以及铜元局附近的河滩,大块的岩石比较多,土壤很少,建议多种植甜根子草、牛鞭草、芦苇等等。
9、十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喷施氨基酸铜和喷施清水后,接种棉花黄萎病菌的感病棉株的根、茎、叶中铜元素的含量。
10、孙宝琦得父荫步入政坛,十九岁就当上了直隶道台,督办铜元局。
铜元的相关词语
【铜元】的常见问题
-
铜元的拼音是什么?铜元怎么读?
答:铜元的拼音是:tóng yuán
点击 图标播放铜元的发音。 -
铜元是什么意思?
答:铜元的意思是: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