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已 有 之
- 拼音
- gǔ yǐ yǒu zhī
- 注音
- ㄍㄨˇ ㄧˇ ㄧㄡˇ ㄓ
- 词性
- 成语
古已有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已有之
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古已有之的字义分解
-
古
古 [ gǔ ]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 如 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 如 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 3. 姓。
-
已
已 [ yǐ ] 1. 止,罢了。 如 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 2. 表示过去。 如 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 如 已忽不见。 4. 太,过。 如 不为已甚。 5. 同“以”。
-
有
有 [ yǒu ] 1. 存在。 如 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 如 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 如 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 如 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 如 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 如 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 如 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 如 有夏。有宋一代。 有 [ yòu ] 1.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
之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古已有之造句
1、企业策划,掀起你的盖头来策划,可以说古已有之.
2、对道德宽容思想的研究可谓古已有之,但现代道德宽容思想的出现却是20世纪前后的事。
3、孔子的学术风格是坚定保留古已有之的华夏文化精神。
4、这种对家的依恋情感古已有之,代代相传.
5、但有史可鉴的是,饭局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
6、可见,不公不义,古已有之,只是于今为烈罢了。
7、“人类的危机,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8、这么说***是“古已有之”,但为什么“于今为烈”呢?房宁:是由于市场经济。
9、题字留墨之风,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10、“请客送礼是办事必须遵守的潜规则,你若不送别人送,那恐怕你就寸步难行了!只不过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via.
古已有之的相关词语
【古已有之】的常见问题
-
古已有之的拼音是什么?古已有之怎么读?
答:古已有之的拼音是:gǔ yǐ yǒu zhī
点击 图标播放古已有之的发音。 -
古已有之是什么意思?
答:古已有之的意思是: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