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 书 坑 儒
- 拼音
- fén shū kēng rú
- 注音
- ㄈㄣˊ ㄕㄨ ㄎㄥ ㄖㄨˊ
- 词性
- 成语
- 繁体
- 焚書坑儒
- 近义词
- 焚典坑儒
焚书坑儒的意思
词语解释
焚书坑儒
指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燔书坑儒”
英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引证解释
亦作“焚典坑儒”。 秦始皇 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 淳于越 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 李斯 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 秦 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始皇 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 卢生 等又逃亡 始皇 怒,在 咸阳 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尚书>序》:“秦始皇 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明•张居正 《杂著》:“苟见 扶苏 之諫焚书坑儒遂以为贤,而不知乱 秦 者 扶苏 也。”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 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邹韬奋 《思想犯罪》:“在我国历史上压迫思想的模范人物殆莫善于焚书坑儒的 秦始皇。”
亦省作“焚坑”。 唐•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屋壁餘无几焚坑逮可伤。”
清•李渔 《奈何天·软诓》:“避 秦 翻恐被 秦 收那焚坑法网难轻漏。”
国语辞典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焚书坑儒的字义分解
-
焚
焚 [ fén ] 1. 烧。 如 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
书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 如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如 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 文件。 如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如 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 写文章。 如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如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如 说书。听书。
-
坑
坑 [ kēng ] 1. 洼下去的地方。 如 坑洼。火坑(喻悲惨的生活环境)。 2. 把人活埋。 如 坑杀。焚书坑儒。 3.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 如 坑害。坑骗。 4. 地洞。
-
儒
儒 [ rú ] 1. 指读书人。 如 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如 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 同“懦”,懦弱。
焚书坑儒造句
1、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2、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3、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4、某些土皇帝,窃国愚民,焚书坑儒,其罪罄竹难书!
5、秦始皇,古代中国的统一者,焚书坑儒。
6、二千年前,暴君秦始皇最初统一中国,曾建造了长城并焚书坑儒。
7、当然,争抢帽子的风险也不小,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有多少个脑袋搬家?帽子杀人哪!男人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帽子,女人只能靠边站了。
8、尚兵、尚法,为维护统治,焚书坑儒,雄兵威慑天下,百夷来服。
9、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法得一时,儒统盛世;但结果是经典流失。
10、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孔子虽曾经历过“焚书坑儒”、“批林批孔”等厄难,几经荣辱沉浮,历史惯性终将他又推上时代前台。
焚书坑儒的相关词语
【焚书坑儒】的常见问题
-
焚书坑儒的拼音是什么?焚书坑儒怎么读?
答:焚书坑儒的拼音是:fén shū kēng rú
点击 图标播放焚书坑儒的发音。 -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答:焚书坑儒的意思是: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
焚书坑儒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焚书坑儒的近义词是:焚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