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之 邦
- 拼音
- fù mǔ zhī bāng
- 注音
- ㄈㄨˋ ㄇㄨˇ ㄓ ㄅㄤ
- 词性
- 成语
父母之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父母之邦
犹言祖国。
引证解释
犹言祖国。
引《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唐•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你们都是 中国 人 中华 儿女应该为 中国 尽忠应该为祖国、为父母之邦尽忠。”
国语辞典
父母之邦
祖国,己身所属之国。
引《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父母之邦的字义分解
-
父
父 [ fù ] 1. 爸爸,母亲的丈夫。 如 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如 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父 [ fǔ ] 1. 老年人。 如 田父。渔父。 2. 同“甫”。
-
母
母 [ mǔ ] 1. 妈妈,娘。 如 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 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 如 姑母。舅母。 3. 雌性的,与“公”相对。 如 母鸡。 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 如 母国。母校。母音(元音)。 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 如 螺丝母。子母扣。 6. 姓。
-
之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
邦
邦 [ bāng ] 1. 国。 如 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父母之邦造句
1、欧洲,而不是英国,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
2、之风气,国民爱恋父母之邦,如无以死固守之念,虽有公私法律,国将一日无存。
3、但我如今为着父母之邦忧心,方寸已乱,且容今后思量。
4、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臧文仲是孔子父母之邦——鲁国的大夫,为臧孙氏,名辰。
5、据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当初齐国发兵要攻打鲁国,鲁国是孔子的母国,父母之邦就要陷入战争,孔子很着急,想不出来要派谁出去游说。
6、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7、其实孔子并非是寄希望于鲁国公,而是寄希望于鲁国——他的父母之邦。
8、凡炎黄子孙,自当顾落叶归根之情,怀狐死首丘之念,以兴父母之邦!
9、但是既然都是一样的人,那人生的道理也是一样相通的,也有自己的父母之邦,也要遵循一样的………
10、此外,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贵,多次遭到贬谪,却绝不离开父母之邦,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
父母之邦的相关词语
【父母之邦】的常见问题
-
父母之邦的拼音是什么?父母之邦怎么读?
答:父母之邦的拼音是:fù mǔ zhī bāng
点击 图标播放父母之邦的发音。 -
父母之邦是什么意思?
答:父母之邦的意思是:祖国,己身所属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