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 镇 割 据
- 拼音
- fān zhèn gē jù
- 注音
- ㄈㄢ ㄓㄣˋ ㄍㄜ ㄐㄩˋ
- 繁体
- 藩鎮割據
藩镇割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藩镇割据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网络解释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
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才出现大量藩镇割据。唐末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唐代藩镇节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资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础依赖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武力凭借是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即所谓“官健”。藩镇里的那些割据藩镇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又不能彻底否定中央统治。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是投身军戎充当职业雇佣军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
藩镇割据的字义分解
-
藩
藩 [ fān ] 1. 篱笆。 如 藩篱。 2. 屏障,保卫。 如 藩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 3.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 如 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称藩(自称属国)。
-
镇
镇 [ zhèn ] 1. 压。 如 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 2. 以武力维持安定。 如 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 3. 安定。 如 镇静。镇定。 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 如 边防重镇。 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6. 较大的集市。 如 城镇。村镇。 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 如 冰镇。 8. 整个一段时间。 如 镇日(整天)。 9. 时常。 如 十年镇相随。 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11. 姓。
-
割
割 [ gē ] 1.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 如 割让。割地。割弃。割舍。割除。割断。割裂。割据。交割。割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 2. 灾害。 如 天降割于我家。
-
据
据 [ jù ] 1. 凭依、倚仗。 如 据点。据险固守。 2. 占有。 如 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 如 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4. 按照。 如 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据 [ jū ] 1. 〔拮~〕见“拮”。
藩镇割据造句
1、唐代中叶,藩镇割据的现象十分严重。
2、另外,由于唐后期五代藩镇割据,战争较多,中央王朝自顾不暇,实录不全,后代的修史者所凭借的实录有限,从而使这一阶段的史料稀少,记载零乱。
3、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4、日本当时正处于藩镇割据的局面,美国将军佩里在10年前与日本幕府签订了通商条约,英国等国也竞相效仿。
5、,以宋人的观点,乃安史之乱以后出现的藩镇割据自雄;但从幕府制度的意义上,它是渊源有自,并非唐代的新发明。
6、它上承安史之乱,下启朋党之争,中历藩镇割据,因而成为唐王朝重要的转折点。
7、那个时期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礼废乐崩,伦常败坏。
8、西元6世纪,是魏晋南北朝的末期,此时曾经强盛一百余年的北魏王朝逐步走向了没落,盗贼蜂起,藩镇割据,恶霸横行,官吏腐败,朝廷无能。
9、唐朝的前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明星,但是唐王朝的季世,由于藩镇割据、昏君无道、宦官当权,弄至民不聊生、烽烟四起。
10、玄宗李隆基老来昏庸无道、贪恋美色、误用权奸李辅国,导致安史之乱,造成藩镇割据、边疆危急。
藩镇割据的相关词语
【藩镇割据】的常见问题
-
藩镇割据的拼音是什么?藩镇割据怎么读?
答:藩镇割据的拼音是:fān zhèn gē jù
点击 图标播放藩镇割据的发音。 -
藩镇割据是什么意思?
答:藩镇割据的意思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