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钿
- 拼音
- huā diàn
- 注音
- ㄏㄨㄚ ㄉㄧㄢˋ
- 繁体
- 花鈿
花钿的意思
词语解释
花钿
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引证解释
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引南朝•梁 沉约 《丽人赋》:“陆离羽佩杂错花鈿。”
唐•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元•贯云石 《一枝花·离间》套曲:“花鈿坠懒贴香腮,衫袖湿,镇淹泪眼,玉簪斜,倦整云鬟。”
清•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裹残罗帕,戴过花鈿,旧笙簫无一件。”
国语辞典
花钿
妇女的额饰。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明·汤显祖。
引《牡丹亭·第一〇出》:「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比喻盛妆艳抹的女子。
引唐·杜牧〈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网络解释
花钿
花钿(diàn)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花钿的字义分解
-
花
花 [ huā ] 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 供观赏的植物。 如 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3. 形状像花的东西。 如 雪花。浪花。钢花。火花。棉花(棉的絮亦称花)。礼花(烟火)。挂花(指战斗中受伤)。 4. 用花装饰的。 如 花圈(quān )。花篮。花灯。花车。 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 如 花样。花边。花花绿绿。印花。 6. 指“痘”。 如 天花(一种急性传染病)。 7. 混杂的,不单纯的。 如 花猫。花白头发。 8.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 如 花言巧语。 9.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 如 打花拳。花架子。 10. 模糊不清。 如 头昏眼花。 11. 喻事业的精华。 如 体育之花。 12. 喻女子。 如 姊妹花。 13. 用掉。 如 花钱。 14. 名目繁复的。 如 花名册(人员名册)。 15. 犒赏的钱或物。 如 花红。 16. 某些细嫩的东西。 如 蚕花。鱼花。 17.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 如 花娘(妓女)。花魁。 18.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19. 姓。
-
钿
钿 [ diàn ] 1. 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 如 宝钿。螺钿。金钿。翠钿。 2. 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钿 [ tián ] 1. 钱,硬币。 如 铜钿。洋钿。车钿。几多钿?
花钿造句
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2、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汤显祖
3、这个人臼头花钿,叫人看了不寒而栗。
4、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朱帘觑客来。推醉唯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自拈裙带结同心,暖处偏知香气深。爱捉狂夫问闲事,不知歌舞用黄金。卢纶
5、因为人是要自己亦是美人,陌上拾得旧花钿,才能知昨天有美人在此经过的。胡兰成
6、除了华服,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一个唐代女子出门前足足要完成七个步骤的妆扮。
7、侯振兵说,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鱼鳞片、鱼鳃骨、云母片等。
8、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9、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袜之宽狭修短,花钿之样式,演染之颜色,鬓发之饰,履纂之工,无不易变。
10、这个人臼头花钿,叫人看了不寒而栗。
花钿的相关词语
【花钿】的常见问题
-
花钿的拼音是什么?花钿怎么读?
答:花钿的拼音是:huā diàn
点击 图标播放花钿的发音。 -
花钿是什么意思?
答:花钿的意思是:①.妇女的额饰。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明·汤显祖。②.比喻盛妆艳抹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