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辅
- 拼音
- sān fǔ
- 注音
- ㄙㄢ ㄈㄨˇ
- 繁体
- 三輔
三辅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辅
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前燕·慕容俊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骛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引证解释
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
引《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
《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引明•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国语辞典
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
引《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于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
《汉书·卷五·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网络解释
三辅
三辅,又称“三秦”,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前104-220)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辅”。
三辅的字义分解
-
三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
辅
辅 [ fǔ ] 1. 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 2. 帮助,佐助。 如 辅佐(协助,多指政治上)。辅弼。辅助。辅导。辅相(xiàng )。 3. 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 如 畿辅。 4. 人的颊骨。 如 辅车相依(“车”,指牙床,喻互相依存)。
三辅造句
1、《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崔颢
2、四郊多垒,三辅倒悬,黄巾示宫阙之名,赤眉为园陵之祸。
3、4月1日以来,市直各部门及各区政府采取“一主三辅”工作措施,共组织迁坟471座,就地绿化77座,清理祭祀用品7692座。
4、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
5、于是张温诸军皆败,复退于三辅一线。
6、近且设立府治,列于三辅,拱卫神京,譬析木之津,号为天汉,泱泱乎称天下之巨浸矣。
7、但他背地里大耍手腕,一面推举王国为盟主,一面背后挚肘,造成王国指挥夺取三辅的行动全盘失败。
8、宜命皇甫真引并、冀之众径趋蒲阪,吴王垂引许、洛之兵驰解廋围,太傅总京师虎旅为二年后继,传檄三辅,示以祸福,明立购赏,彼必望风响应。
9、臣素有痼疾,恐犬马齿穷,不报大恩,愿乞冗官,备单车一介之使,劳来三辅,宣国威泽,以所习地形兵势佐助诸军。
10、可是贾勉他为人心思狠毒,跟他爹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皇帝为何让他来做左冯翊,三辅地区岂不是要遭殃?
三辅的相关词语
【三辅】的常见问题
-
三辅的拼音是什么?三辅怎么读?
答:三辅的拼音是:sān fǔ
点击 图标播放三辅的发音。 -
三辅是什么意思?
答:三辅的意思是: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