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拼音
bīng yì
注音
ㄅㄧㄥ ㄧˋ
词性
名词

兵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兵役bīng yì

  1. 指当兵的义务。

    兵役

    military service;

  2. 指战争。

    兵役连年。

    war;

引证解释

  1. 当兵服役;当兵的义务。

    《尉缭子·战威》:“乡里相劝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之所励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
    清•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光荣义务。”

  2. 指战事。

    《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
    宋•叶适 《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 袁州,开禧 兵役猝起。”

国语辞典

兵役bīng yì

  1. 战事。

    《后汉书·卷六·孝质帝纪》:「又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2. 对国家服任一定期限的军事任务称为「兵役」。为宪法赋予人民应尽的义务。

网络解释

兵役

兵役,是指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军队中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以及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有关规程。

兵役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以法律、法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对于保障军队现役兵员的更替和后备兵员的储备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建立战时兵员动员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兵役的字义分解

  • 兵 [ bīng ] 1. 武器。 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 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 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 役 [ yì ] 1. 服兵务,从军。 从役。现役。 2. 战事。 战役。 3. 服劳力之事。 劳役。徭役。 4. 使唤。 役使。奴役。 5. 被役使的人。 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兵役造句

1、甚至很多年轻的学生也被征召到陆军中服兵役.

2、他逃到了哥斯达黎加以逃避服兵役

3、适龄公民应积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4、全民兵役制度对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来说或许可行,因为他们可能需要举全国之兵以图存救亡。

5、南苏丹是引入兵役制度上一个少见的例子。

6、在当今的局势下,大部分的政治家和军事专家都认为义务兵役制是没必要的。

7、内政部也将着手修改兵役法相关规定,将缓徵的最高年龄由现行33岁降为28岁。

8、自愿报名服役后,因怕苦怕累、不愿受部队纪律约束,拒不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操课,以种种理由逃避服兵役,甚至以绝食等极端行为相要挟,被部队按退兵处理。

9、“立法院”通过役男在高中和大学接受军训课程,得折减现役及常备兵役军事训练的时数,不得超过30天及15天。

10、罗马的规定是只有地主才服兵役,这导致大量的农民投身地主门下成为隶农。

兵役的相关词语

【兵役】的常见问题

  1. 兵役的拼音是什么?兵役怎么读?

    答:兵役的拼音是:bīng yì
    点击 图标播放兵役的发音。

  2. 兵役是什么意思?

    答:兵役的意思是:①.战事。②.对国家服任一定期限的军事任务,称为「兵役」。为宪法赋予人民应尽的义务。